学历提升辅导,就找秀文网,秀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教育 >  课程学习 > 内容页

浅谈如何激发幼儿美术教学的创造性(国家开放大学毕业论文样稿)

2022-05-14 20:37:46课程学习访问手机版136
(学前教育专业例文)
国家开放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如何激发幼儿美术教学的创造性
 
 
 
 
 
分部:河南开放大学
学习中心:新乡广播电视大学新乡县分校
专业:小学教育
入学时间:2018秋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论文完成日期: 2020年11月

目  录
摘要 3
一、创造性美术活动的内涵和价值    4
二、现今美术教学活动中阻碍幼儿创造性的因素 5
(一)缺乏正确的幼儿美术教育观念 5
(二)在教学中使幼儿形成了思维定式 6
三、创造性美术活动开展的方法    6
(一)游戏法 6
(二)启发示范法 7
(三)鼓励法 7
(四)多元评价法 8
四、创造性美术活动开展的形式和内容    8
(一)美术活动的内容要有趣味性 8
(二)美术活动的形式要丰富 8
(三)美术活动的组织要有情境性  9
参考文献: 10
 
 
 
 
 
 
 
 
 
 

 

摘  要

 
美术是幼儿认识世界、表达对世界认知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以培养幼儿审美创造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性教育活动;美术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把幼儿培养成小画家,而在于萌发幼儿的美感,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在理解创造性美术活动的内涵和价值的基础上,分析现今美术教学活动中阻碍幼儿创造性的因素,进一步以提出了创造性美术活动开展的方法、形式和内容。 
关键词:激发  幼儿  美术教育  创造性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力对个体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创新人才培养观的教育理念逐步深入,关于创造力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創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可见,在艺术领域里培养幼儿创造力既重要又适宜。
美术是艺术领域的一部分,幼儿天性喜欢美术,喜欢涂鸦、线描和创作,而若美术活动长期局限在传统的绘画及绘画工具上,幼儿很容易失去兴趣,从而产生倦怠。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发现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对手工更加感兴趣一些,因为在手工活动中幼儿有材料可探索、操作,在探索和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发散思维、大胆想象进行艺术创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艺术教育要能激发儿童发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潜能,利用各种方式鼓励和支持儿童自由大胆地以各种艺术形式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力,并由此提高他们自由表现表达的技巧和能力。美术教育作为幼儿园整体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在美术教学中,枯燥无味的灌输法、呆板的临摹法仍然被大量使用,强调幼儿机械地去模仿和再现,作品模式化的倾向十分严重。这都使得艺术教育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教育功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教师在美术活动中不断地领悟和践行《纲要》所蕴含的在艺术活动中发现和创造对于儿童发展的价值,通过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使美术活动成为幼儿内在的精神创造,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幼儿的创造力在各个时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3~5岁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一、创造性美术活动的内涵和价值
美术活动本身是通过各种线条和色彩来灵活、自由地表达个体情感和认识的一种活动,其本身蕴含着对个体创造性地展示自身对外在客观事物的理解和认识的要求。因此,就幼儿园美术教育而言,就要能够结合儿童发展的特点,促使儿童在理解、欣赏美的同时,也能够创造性地表达对美的认识,这就对创造性美术活动的开展提出了要求。 
  创造性美术活动开展的总体目标指向儿童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的形成,与此同时还要紧密结合《纲要》中的相关要求,注重引导儿童在体验和感受美的过程中发展起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创造性美术活动的开展由两部分内容构成:首先是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美术教育活动,增强儿童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的积极体验,形成主动探索美、创造美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是美术活动的内容及表现形式要有创造性,能够促使儿童掌握一定的美术表现技巧和能力,并能创造性地加以运用。这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幼儿美术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有助于其美术活动技巧和技能的形成,反之亦然。因此,创造性美术活动的开展不仅充分考虑了儿童的学习特点和规律,而且对于最终促成美术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有效提高美术教育的效果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二、现今美术教学活动中阻碍幼儿创造性的因素

(一)缺乏正确的幼儿美术教育观念

首先,大部分美术老师在对幼儿进行教学时比较固化、死板,教学内容千篇一律,缺乏灵活性,少有随机应变,只注重绘画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忽略了对幼儿观察能力、思维模式、想象力的培养。其次,在教学安排上,教师并没有“因材施教”,学生都是根据教师的教学安排统一进度学习,忽略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基础。比如,有些幼儿的美术基础好,而有些幼儿是零基础,有些幼儿学得快,有些幼儿学得慢,如果统一进度,势必会造成某些幼儿对已学过的缺乏兴趣,而有些学习又吃力,使得教学看起来枯燥乏味。再次,某些老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采用的是示范和讲解的方法,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管学生是否理解和接受,幼儿在学习中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只会依葫芦画瓢,作品千篇一律。最后,与其说是幼儿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还不如说是教师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大多数老师都只是根据教材来教学,以为把书本上的东西教给学生就是教学,脱离了书本就不知道怎么教学了,这极大地限制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造成教学的单向性。

(二)在教学中使幼儿形成了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即是我们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中反复思考同类问题所形成的思维习惯,局限于头脑中用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思考问题。思维受到一个框框的限制,就难以打开思路,缺乏求异性和灵活性。思维定式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对人的认知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饿了就要吃饭,这就是一个思维定式,很难改变。思维定式对幼儿学习美术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一方面,这样可以让幼儿建立对美术的认识,使得幼儿掌握绘画技能,提高绘画能力和欣赏水平。另一方面,这样又会束缚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很难有突破性的思维产生,如果所有学生的作品都局限在一个框框内,画风、内容完全一致,长此以往,孩子在绘画中将会失去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对于绘画只会停留在“画”的境地,而没有了“想”,这会使他们只能成为一个画匠,而不能有更高的成就。在当前的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往往在不经意间促成幼儿思维定式的形成,比如,幼儿在画太阳时,教师往往会提醒要画一个金灿灿、带光芒的,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形成习惯,认为太阳就应该是这样,世间没有其他形式的太阳的画法。
  • 创造性美术活动开展的方法 
创造性美术活动的开展首先需要幼儿教师在教学方法中体现出创造性,这就要紧紧围绕如何增强儿童对美的感受性和积极体验来展开。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它能使儿童在积极、自主、自由的活动过程中习得相关技能和知识,因此以游戏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一直是幼儿园教学常用的策略。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教师将美术活动中的各构成要素创造性地同一定的游戏形式相整合,往往能够促使儿童在自然、轻松的活动氛围中提高对美术活动的兴趣,积极主动地获得美术知识和技能。如在中班色彩单元的练习中,教师设计了“会滚的车轮”这样一个游戏活动:让幼儿做司机,在白纸上自由地来回行驶,以使自己心爱的小汽车车轮粘上颜色。孩子在边说边玩中既增强了对色彩的感觉,又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更是激发了创造的欲望。  
(二)启发示范法 
  在许多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常以示范的方式向幼儿一一展示整个美术活动的过程,这虽然可以让儿童习得相关操作的技巧和规则,但过于具体和细致的示范只教会了儿童模仿,而没有发展幼儿的思维力、创造力。因此,我们认为,适度的示范是必要的,但教师不应采用注入式的示范,而应把美术过程中的难点操作给幼儿看,在教给孩子技巧的同时,把思维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如在小班美术活动“我的小手”中,教师先提出简单的问题让幼儿思考:“谁能画一只和自己的小手一样的小手?”在讨论中让幼儿开拓思路,然后教师再适时示范,并以彩印画小手和钩画轮廓的方法,启发幼儿变换方向、手式来印画小手,最后让幼儿想像小手像什么。 
 (三) 鼓励法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各种表扬、赞美的方式鼓励幼儿,对幼儿的美术活动进行积极评价,对于提高幼儿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很有必要,但必须注意鼓励的语言和方式要具有针对性,能够在肯定儿童已有的成就时启发儿童做得更好。有的教师发现幼儿好的作品后就立即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说:“你们看晶晶的红颜色画得多漂亮!”“兰兰画得和老师不一样,真聪明!”这其实是具有错误指向性的话,因为其他孩子可能会受到教师语言、受表扬幼儿作品的干扰,认为老师喜欢某种特定的颜色或风格,从而倾向于去模仿别人的作品,由此实质上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可见教师在鼓励儿童时,应该更多地注重鼓励的指向性和启发性。如在中班色彩画活动“我的家”中,一位幼儿不小心将绿色涂在了黄色树叶上,教师适时开导他说:“有红色的树,有绿色的树,还有七彩树,真爱动脑筋,要是涂上更多的颜色就更好啦!”孩子听了马上打消了顾虑,开始充满自信地自由创作。可见,只有正确运用鼓励法,才能既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又启发幼儿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四)多元评价法 
  幼儿作品评价没有绝对客观的标准,而一般的教师和家长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常常是用成人的眼光,以“像不像”做为评价标准的,严重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实践过程中,评价幼儿作品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力及身心情况,给予多元的评价。 
  首先,评价的标准要多元。幼儿的作品体现了儿童自身独有的思维特点和构思,尽管可能很幼稚,但亦应该得到尊重和鼓励。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时,教师不要以成人的眼光随意要求幼儿对作品进行加工,以求完善,而要重视儿童画中的自然朴实和稚拙。这样才能使幼儿更主动地投入美术活动中,大胆地进行表现。 
  其次,评价的目的要多元。教师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不仅要能客观、真诚地通过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方式进行,帮助儿童意识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而且也要让儿童能够发现其他孩子的优点,学会自我评价和比较,以此激发孩子不断进步,不断创新。 
  第三,评价主体要多元。教师除了直接对儿童的作品进行评价外,也应为幼儿提供自我评价机会,让不同水平的幼儿去欣赏、讨论,将自己和同伴的作品进行比较,不断地发现自己和别人在创作方法和理念上的异同,以此提高孩子的绘画兴趣,激发幼儿再创造的欲望。 
 四、创造性美术活动开展的形式和内容 
  创造性美术活动的开展在内容上同样要适合儿童学习和发展的特点,通过一定的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让儿童在感受和体验美的多种表现形式的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并学会以多种方式来表达美。这要求创造性美术活动开展的形式 和内容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一)美术活动的内容要有趣味性 
  特定年龄段的儿童的想像力和理解力有其独特性,他们只能理解和表现他们所认识的事物,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美术活动的内容时,要考虑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既要能激发儿童的创造性,又要富有趣味性。如在一次中班美术活动中,教师首先在教室内布置了各种各样半圆形的东西,如帽子、小碗、乌龟等实物,孩子们被要求寻找教室里的“半圆宝宝”做朋友,这样原本抽象的半圆形被拟人化了,儿童探索、学习的兴趣被有效地激发出来。 
 (二)美术活动的形式要丰富 
  美术活动本身即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任何符合美术活动构成要素的材料都可以用于组织美术活动,因此教师在美术活动的表现形式上要注意体现丰富性,通过对各种材料创造性的运用来帮助儿童习得各种美术活动的表现形式。如在中大班幼儿的构图造型单元中,教师设计了线条建构游戏——“有趣的线”:教师给每个幼儿一条细软的直铁线,让他们尝试将直线变成曲线。孩子们在游戏中想像和创造出了各种曲线——电话线、山形线、鱼鳞线、波浪线。最后再玩构图游戏时,幼儿就能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曲线去创作了。如此,儿童主动探索的兴趣得以激发,创造性和独立构思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三)美术活动的组织要有情境性 
  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直观性、表象性的特点,因此和他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事物往往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思考和探索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美术活动时,应遵循儿童这一认知特点,注重美术活动组织的情境性,即注重引导儿童在尽量真实、贴近日常生活的环境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潜意识地进入学习状态,自然地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如在中班美术活动“可爱的蔬菜一家”中,针对孩子们对各种蔬菜已经有了一定的日常经验,但与此同时又对真实的蔬菜比较陌生,而对各种图片中的蔬菜早已见惯不惊的状况,教师组织儿童亲自去菜市场参观,并根据儿童的要求买回实物,让儿童观察并临摹。真实的环境和实物极大地激发了儿童观察和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 
  幼儿园创造性美术活动的开展总体上对教师提出了诸多要求,它需要教师能够在美术活动的组织方式、呈现形式以及表现内容上抛弃传统的讲授式、示范式的套路,而以更为多元和开放的视角审视美术活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增加儿童在美术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体验为中心,创造性地改善美术活动的呈现形式,让儿童在一个更为自然、真实的情境中体验美、创造美。
综上所述,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表现是与教师的指导策略分不开的。传统的美术教育的目标定位于近期内的作品效果,则会挫伤一大批幼儿创造的积极性,今天,我们把幼儿美术教育定位于创造潜能的开发,它既体现对幼儿的尊重,又关注幼儿今后的成长。因此,教师的指导就是鼓励每个幼儿去接受新的挑战,主动寻求新的目标,敢于超越自己,超越同伴,甚至去超越老师,从中体会学习的无穷乐趣。
 
 
 
 
 
 
 
 
 
 
 
参考文献
 
[1]郑益乐.浅议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山[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9年,第1期:35—38
[2]顾娟.美术教学中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J].幼儿教学研究,2018年,第一期:23—26
[3]屠美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48—56  
[4]梁志、陈虹.学前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124—168  
[5]张虹.幼儿教育[M].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2017年:69—108
 

TAG标签: